

法度网



  • 网站首页
  • 律师介绍
  • 新闻案例
  • 法律知识
  • 执业领域
  • 联系律师
  • 网址导航
 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正文


离婚损害赔偿的事实认定及证据审查

 损害赔偿 宋律师 2023-05-04

离婚损害赔偿的事实认定及证据审查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存在重大过错致使婚姻关系破裂,无过错方可主张过错方对其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的法律制度。原《婚姻法》在2001年修订时首次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民法典》在此基础上新增“有其他重大过错”这一兜底条款,扩大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上述规定可有效制约婚姻过错方、保障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但在具体适用中也存在诸多分歧,亟待统一适法。

离婚损害赔偿纠纷呈现过错事实隐密性、矛盾冲突激烈性、定性裁量复杂性等特点,如何精准把握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符合法理情的裁判,存在诸多难点。

由于《民法典》第1091条、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下称《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1条、第2条对于损害事实的表述较为概括、抽象,容易产生不同理解,认定损害事实存在一定难度。

婚姻家庭生活具有长期性、私密性,而伤害行为是非持续的,相应证据也易灭失,即便有所举证,施害方的过错与无过错方受损后果的因果关系也成为证明难点。原因在于:其一,提出诉请的主体一般为需要举证的无过错方,常因证据不足致使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其二,受害方为防止被对方发现,往往采取偷录偷拍、跟踪、私拆信件等秘密手段取证,间接证据乃至瑕疵证据较为普遍。其三,无过错方需提供达到民事诉讼法相应证明标准的举证,而证明标准较高常导致无过错方陷入举证欠缺的窘境。

一、离婚损害赔偿的事实认定

(一)“重婚”的认定

重婚包含两种情形:一是有配偶者与他人登记结婚,即法律上的重婚;二是有配偶者虽未与他人登记结婚,但以夫妻名义对外共同生活,即事实上的重婚。对此,尤需审查事实重婚和婚姻过错方与他人同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存在对外示明“夫妻身份”并得到他人认可的事实。因此,在审查是否存在以夫妻名义对外共同生活的事实时,应结合事实重婚“夫妻身份”的公示性与公认性的本质特征进行认定。

(二)“家庭暴力”的认定

关于家庭暴力的认定,实践中存在一定分歧,但已形成以下共识:

1、甄别暴力类型及其危害性。身体暴力往往表现为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精神暴力主要表现为侮辱、谩骂、诽谤、宣扬隐私、人格贬损、恐吓、威胁、跟踪、骚扰等行为。需要指出的是,暴力后果应达到导致双方离婚并需赔偿的程度。

2、在因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法院在认定过错方的相关行为是否属于家庭暴力时,不以该行为造成伤害后果为前提,只要过错方作出暴力行为即可认定。

3、区分家庭暴力与一般家庭冲突。家庭暴力强调一方经常对另一方实施身体及精神上的严重加害,而非偶发的、不特定的、危害后果不大的家庭冲突。如离婚协议记载双方因生活琐事吵架,并未提及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且仅凭诉讼中所述的一次双方吵架、打架也难以认定为家庭暴力,故法院未支持原告以该情形提出的离婚损害赔偿请求。

(三)“与他人同居”的认定

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一般情况下,该项事实的认定应把握以下四方面特征:一是当事人有较为固定的住所,二是保持较稳定的性关系,三是持续或较长时间在一起共同生活,四是双方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四)“虐待、遗弃”的认定

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可以认定为“虐待”。在事实认定时应审查相关证据能否反映损害行为具有持续性、经常性状态这一显著特性。“遗弃”指的是夫妻间对年老、年幼、患病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扶助、抚养的另一方或其他家庭成员,故意不履行其应尽义务导致离婚的行为。被虐待、遗弃的对象,可以是夫妻无过错方,亦可是其他家庭成员。此处的家庭成员,应为组成相对稳定家庭基本结构的近亲属,如共同生活的一方或双方父母、未成年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兄弟姐妹等。

二、离婚损害赔偿的证据审查

因婚姻关系的私密性不利于证据留存等,法院可以适当采取释明法律、酌情放宽举证期限、发放调查令或由无过错方申请司法鉴定等方式,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无过错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经审查,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盖然性的,予以采纳;而过错方为反驳待证事实提交的证据,如反证也无法证实真伪的,则不予认定。审理时应严格审查直接言词,善用间接证据,限制非法证据,引导补强瑕疵证据,审慎运用经验法则,综合判定能否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一)“重婚”的审查

对于是否构成法律上的重婚,应以生效刑事判决的认定为准。对于事实重婚,实践中一般可通过以下证据查明是否存在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事实:

1、与他人举行结婚仪式;

2、一方生病手术时另一方以配偶的名义签名或陪伴;

3、婚外生子的,双方以父母的名义在出生证上签名;

4、在双方所购住房上以夫妻名义登记或在所住小区的物业处登记为夫妻;

5、一方重婚行为被发现后,向另一方出具的悔过书或保证书;

6、除上述证据外,住所周围群众、当事人亲友的证言亦可作为重要证据。

(二)“家庭暴力”的审查

家庭暴力不仅包括身体暴力和性暴力,还包括精神暴力等,因此证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同时,由于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缺乏即时救助性等特点,举证较为困难。实践中为查清事实,可先由无过错方承担基础举证责任,提供确实充分的基础性初步证据后,根据实际需要依法释明举证规则并要求对方提供相应的反驳及反证。如存在家暴过错方的悔过书或保证书,在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可作为家暴的初步证据。之后,根据双方陈述,综合全案证据,运用逻辑推理、经验法则作出判断。实践中以下证据较为关键,应审慎审查:

1、受害人的报警记录以及出警记录、讯问笔录、询问笔录、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公安机关对案件的处理记录及相关公文书证。

2、录音录像、短信、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截图等反映案件事实的视听资料证据。

3、诊断书、病历、收据等就诊医疗资料以及受伤照片、视频、司法鉴定部门的伤情鉴定意见。

4、受害一方向单位、妇联、居委会、村委会、反家暴社会公益机构等部门求助的证据以及基层组织处理或调解的证据。

5、近亲属、邻居的证人证言,以及与年龄、智力相符合的子女的证人证言。

(三)“与他人同居”的审查

由于与他人同居行为具有隐秘性,该种情形对提供证据方的要求比较高,且易涉及个人隐私或其他权益,有些无过错方往往通过秘密手段取得相关证据。因此,审查无过错方举证的合法性尤为重要。对于通过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实践中,审查相关证据时应持谨慎态度,如以暴力或欺骗等不法手段收集他人证言、证物等方式取得的证据,因采集方式的不正当而排除其合法性。然而,若采用并非国家禁止使用的录音笔、手机等设备,在自己家中或公共场所摄录反映夫妻间矛盾的内容,未涉及他人权益或公共利益,则不属侵犯他人人格权、住宅权等民事权益,所获证据不应轻易排除。

此外,需重点审查对证明与他人同居事实具有重要作用的证据,如包含同居内容的过错方的保证书或悔过书、同居居所处的公共监控视频、无过错方为解决感情纠纷与过错方以及同居另一方的聊天记录、过错方的当庭陈述及对同居证据所作的解释、相关证人证言等。如案例二中,笔记本所载内容的指向并不明确,与避孕用品等均非婚姻出轨的直接证据,王某又无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故对王某的诉请不予支持。

(四)“虐待、遗弃”的审查

相关证据中,如有法院作出的构成虐待罪、遗弃罪或其他关于家庭暴力犯罪的生效刑事裁判文书,则可直接作为认定相关事实的依据。此外,应当重点审查受害方的陈述、证人证言以及相关病历资料、生活照片、录音录像资料等证据,当然过错方的辩解也应一并审查,并注重证据之间的关联性,由此综合作出判断。

声明:来源上海一中法院。

上一篇:发现离婚时尚未分割的夫妻共同财产怎么办

下一篇:私装摄像头是否侵犯他人隐私权

相关推荐

白色机动车与电瓶车发生擦碰事故

司机因救助受害人驶离事故现场是否属于保险免赔情形

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措施包括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等。抢救伤员的目的在于维护生命安全,其他义务的目的则是确定事故责任,前者重于后者。驾驶人及时履行伤者救治义务,既符合社会公序良俗,也有利于防止事故损失进一步扩大,符合保险公...

 损害赔偿 2025-04-17 345

家庭暴力中的受害妇女

认定家庭暴力的证据标准

公安机关认定家庭暴力事实,应当满足以下基本证据条件:(一)加害人对实施家庭暴力无异议的,需要加害人陈述、受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二)加害人否认实施家庭暴力的,需要受害人陈述或者证人证言以及另外一种辅证。

 婚姻家庭 2025-01-02 400

落在项目部办公室的鸟儿

建设工程项目部人员行为的交易习惯认定

施工单位项目部人员一般无权对外实施超出项目日常运营工作的法律行为。当单位业已证明相对人知道项目部人员行为时没有代理权或对不知道项目部人员行为时没有代理权具有过失时,能够排除表见代理的适用。单位需要通过举证双方的交易习惯、工程当地的交易习惯、...

 合同纠纷 2024-12-20 376

热门文章

  • 1 离婚诉讼的流程与注意点
  • 2 子女抚养权归属如何考量
  • 3 抚养纠纷案件裁判要旨归纳总结
  • 4 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诉讼指南
  • 5 离婚协议应怎样起草

联系律师

扫码添加宋春根律师微信

推荐文章

  •  涉婚姻家庭纠纷典型案例(最高法发布)
  •  认定家庭暴力的证据标准
  •  在朋友圈辱骂他人应承担法律责任
  •  进出国境携带超额现钞应申报
  •  法拍房拖欠的物业费应由谁承担
  •  酒店泄露客人信息被判赔偿精神损失费
  •  配偶不听劝告用售房款炒股怎么办
  •  怎样收集形成微信转账的证据链
  •  刑事案件取保候审后要注意什么

随机推荐

  • 犯罪中使用的车辆是否应予没收

    2024-08-18
  • 东北雨姐”售卖红薯粉条涉嫌虚假标注

    2024-10-10
  • 干辣椒、红枣等干货可能不再出自农家了

    2023-06-03
  • 婚约解除是否应返还彩礼

    2021-02-19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入罪标准

    2023-06-12

标签列表

防诈 酒驾 民间借贷 婚姻家庭 诉讼 普法 舆论 侵权 损害赔偿 房产 合同纠纷 犯罪 法规 律师

© 2023 法度网   粤ICP备15024012号-3  公安备案 粤公网安备44030902004090号

  •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   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  
  •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12309检务公开  
  •   深圳市律师协会  
  •   登入